目前,我國冷藏物流裝備不足。原有設施陳舊,并且發展和分布不平衡。我國冷庫總容量有700多萬立方米,但只限于肉類、魚類的冷凍儲藏。當原材料不足或生產淡季時,冷庫處于閑置耗能狀態。而且重視肉類冷庫,輕視果蔬冷庫建設;重視城市經營式冷庫,輕視產地加工冷庫建設;重視大型冷庫,輕視批發零售冷庫建設。這些主要由我國冷凍冷藏行業主體的國有冷藏庫,建庫較早,大部分使用期已超過15年,進入了大修理期限。現在急需大、中修理的冷藏庫占總容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達200多萬噸,大大超過5%的正常維修比例,并且由于受當時條件的限制,冷庫工程設計標準低,工藝流程不盡合理化,施工水平及建材、設備質量均存在很多問題、自動化程度低,已不適應市場經濟下對倉儲和配送業務的需要。
就中國冷鏈系統的問題而言,很大程度可歸因于落后的基礎設施,即缺乏高質量的設備。在國內配送市場,冷藏運輸車和火車車廂均嚴重不足,無法覆蓋到這個巨大的市場。同時,出口市場中冷柜和相應的承運車輛也數量短缺。另外,與其他主要國家相比,中國大型冷庫的存量相當低,完全不足以服務如此龐大的消費者群體。
由于基礎建設的條件的限制,物流信息化管理也沒能形成一體化。要實現真正的冷藏物流離不開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由于冷藏物流幾乎介入了貨物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生命周期,其間涉及生產和流通過程的部門非常多,所以必須運用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來建立食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檔案,科學地整合生產、分銷、倉儲運輸、配送等供應鏈上下游的信息。
冷鏈物流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先進的設施技術只是基礎與條件,各項設施技術的配套銜接、各個環節的組織協調才能確保食品物流的鏈條不斷,這需要充分發揮各個層面、各個方面的作用與積極性。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加強規劃與指導,并對重點設施、關鍵環節、骨干企業的發展給予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其次,行業協會應該在科技攻關、技術交流技術與操作標準、人才培訓、各類企業間的業務合作等方面發揮組織與協調作用;再次,各類大型批發市場大型流通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應該承擔起生鮮食品保鮮冷庫主要組織者責任,要通過批發交易與物流配送,將生鮮食品生產加工基地與零售門店銷售銜接起來,以商業模式和創新帶動物流配送模式創新,加強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與生鮮食品供應鏈相適應的冷鏈物流系統。